拥有24小时服务电话:18663250826欢迎您来到山东鲁创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官网!
列表页大图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新闻

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

发布者:wubaiyi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7-01-04 

    气相色谱(GC)是一种分离技术。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样品往往是复杂基体中的多组分混合物,对含有未知组分的样品,首先**将其分离,然后才能对有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。混合物的分离是基于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,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、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。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(即载气,一般是N2、He等)带入色谱柱,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,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、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,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。

    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,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,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,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/解附,结果在载气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,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。当气相色谱仪组分流出色谱柱后,立即进入检测器,气相色谱仪能够将样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,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比例,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,就是如图2所示的色谱图(假设样品分离出三个组分),它包含了色谱的全部原始信息。在没有组分流出时,色谱图的记录是检测器的本底信号,即色谱图的基线。

【推荐阅读】:

诚信不用你说,我懂!

我的客户对我说"我知道你公司刚成立,也没有品牌,但我看中的就是你做事踏实",于是我决定老实做人、用心做事,创办自己的品牌;谢谢一路支持我的同事与合作伙伴。